《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湯姆克魯斯與梅克爾的「孤味」哲學
川普摧毀「美國輝煌」─ 佛里曼:台灣要謹慎,中國要謙卑
不去芝加哥,來台中看建築
日本城崎溫泉 邁向千年歷史的祕密
非營利組織經營
2020歲末矽谷大事記
增加報酬率、透明度 開放勞退自選更安心
有心就可以改變
RCEP簽署:中國大陸「海陸雙整合」大戰略正式成形
2021年的K型經濟復甦,你準備好了嗎?
你要敵人還是朋友?
與競爭者共舞 • 競爭對手之間彼此合作的「競合」觀念,提出至今,仍有許多領導人對此頗有疑慮,而錯失受益良機。與競爭者合作,確實可能有風險。因此,應該掌握什麼規則,才能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競合關係中,成功創造價值?
國際透視鏡 • 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局勢變化快速。《遠見》編輯部精讀各大外國媒體,每月精選你不能錯過的國際現象,讓你世界一把抓。
佛里曼/台灣不要輕信華府政客的甜言蜜語 • 知名趨勢專家、普利茲新聞獎得主,佛里曼曾多次訪台,對於美中台關係極為關注。《遠見》越洋專訪佛里曼,深度分析美國當前政經局勢,及美中台新局的可能發展。
吳東昇:董事長功能愈少愈好 • 新光集團吳東昇過去棲身人文出版,也曾馳騁金融沙場。2004年底,他正式接下老紡織廠新光合纖,今年邁入50年。他如何融合理性與感性,翻轉老傳產,邁向百年企業?
光陽學霸兄弟 再創機車龍頭盛世
柯氏兄弟首度同框 暢言10年創新路
穩坐ABC公司 王伯元「轉折」致勝 • 新冠肺炎肆虐,重創不少行業,卻讓網通相關設備企業翻紅。但即使沒有這波疫情,中磊電子仍能獲利屢創新高,董事長王伯元如何創造優異績效?
鄒開蓮只說「離開」:美好的20年很值得 • 20年來,雅虎奇摩與鄒開蓮劃上等號,無法想像沒有鄒開蓮的雅虎奇摩,而它就在2021年到來。她的離開,其實是相當個人的理由,她希望拾回這些年失去的生活。在臨別之際,鄒開蓮首度接受媒體採訪,並道出引退真正緣由。
解密永續金融 儲備疫後關鍵競爭力 • 金管會接連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及「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兩大政策,其實不僅是金融業,「永續金融」從每人生活、企業商機到危機,與我們息息相關,更成全球經營策略新顯學。而全台首份永續金融大調查,又點出什麼發現?《遠見》帶你一探究竟!
滙豐四大方針建構永續生態圈 • 身為全球最大綠色、社會和永續債券承銷商,滙豐銀行跟上國際浪潮,並搭建四大方針,將永續理念融入策略和服務,引領世界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法巴「抗疫故抗跌」基金半年猛漲287% • 歐洲國家向來是「環境永續」意識先驅,具有ESG傳統的法銀巴黎投顧,更是永續投資的佼佼者,它如何在疫情紛擾下大放異彩,並用行動開創三贏?
永豐金提智慧解方 打通農產數位金流 • 近年來,永豐金控深耕ESG領域,女董座陳思寬上任後首度正式受訪,矢言以世界標準為標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邁向永續成長。
台大國際排名V型反轉首度闖進「雙百大」 • 管中閔積極帶領台大衝刺國際排名,今年兩大國際大學評比QS 、THE,台大分別衝上第66名、97名,以「雙百大」創下最佳成績,他們做了哪些變革?
管中閔:不只領導改變,台大更要定義未來 • 對於台大,管中閔不只定義它是怎麼樣的領導者(leader),更要去定義未來(future),台大要如何領導改變,而不是等變化發生,才跟著改變。
台北啤酒工場變更三大爭議待解 • 台灣菸酒公司推動的台北啤酒工場(建國啤酒廠)都市計畫變更案,進行四年仍陷膠著,到底怎麼回事?
錼創挑戰「不可能」技術讓國際大廠搶投資 • 錼創的技術尚未商品化,卻已獲三星等國際科技巨頭青睞,紛紛入股、合作專案。這家的台灣尖端顯示科技新創公司,憑什麼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理專A錢、保險涉弊,金融亂象可有解? • 2020年,全球產業被疫情搞得一團亂,台灣的金融業更是不好過!除了利率、匯率雙率衝擊、獲利銳減,更陸續傳出銀行理專A錢弊案。另一方面,從業人數最多的保險業,近年來更因重大公司治理瑕疵,三年被拔三董座。
五大解方 擊退不肖理專 • 近期內,銀行理專監守自盜事件頻傳,民眾對理專的信任感崩壞,《遠見》教你洞燭機先、防患未然!
著手四大面向保險業才能撥亂反正 • 除了銀行理專頻頻出包,保險業高層近來也風波不斷,多位董總級人士紛遭解職,問題出在哪裡?
護國神山台積電寫下善化小鎮驚奇
南科助漲房價 1000萬買不起市區透天厝 • 熱錢及半導體業蓬勃發展,炒熱台南房市,且有四大因素支撐,導致房價回不去了,但這波甘霖到底能維持多久?未來園區產業的續航力,將是觀察指標。
台南傳產隱形冠軍 擦亮MIT金字招牌 • 雖然科技業正在撐起台南經濟及房市,但更多看似不起眼的鐵皮屋工廠,卻是寫下傳奇故事的中小企業,尤其逾3600家企業的三大傳產聚落,隱藏許多聞名全球的「台灣之光」。
鳳記堅持「用不壞」塑膠押出機器外銷160國
富強鑫水平多色機技術 幫台灣搶下唯一席次
森鉅讓貨櫃車變輕盈創造35%高毛利率
宏佳騰憑七個字搶市 成功挑戰三大機車廠
旅創成金
嚴長壽:有生活文明,才有永續觀光 • 國際大門閉鎖,國旅雖迎來利多,但衍生諸多亂象,把一度打算「封麥」的嚴長壽逼了出來!由於擔憂旅遊業可能的「墜崖式崩毀」,他再次提出建言、針砭時局,盼台灣走向更文明的生活。
單日擠進4000遊客 司馬庫斯成國旅熱受災戶 • 深山中的司馬庫斯,本來是合作共生共榮的原民部落。但因國旅大爆發,竟讓這小村落一日湧入4000名旅客,衝擊原鄉住民,讓觀光變了調,祕境也被糟蹋,旅行意義為何,值得深切反思。
金瓜石慢遊 不看熱鬧的心靈之旅 • 在新北市偏僻山城,不只有豐富美麗的地景地貌,更有在地人的生命故事。旅人踏上這場充滿回憶的金瓜石之旅,不再走馬看花,賦歸後更能咀嚼回味。
有機觀光上路 能幫台灣留住遊客? • 有機觀光,是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新趨勢。在旅行中,維持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和諧關係,旅遊元素必須在地原生。更重要的是,有機觀光或許是維持國旅熱度的下一張王牌。
看見旅創「煉金術師」
他棄公職拚旅創 鋪設雲端部落返鄉路 • 屏東霧台鄉阿禮村,在莫拉克風災後,這個「雲端部落」,成了沒有人居住的原鄉。但在魯凱族青年唐佳峰的努力下,這裡已經漸漸恢復人氣,他也用斜槓精神來積極發展旅創。
用料理為部落發聲「文化不是來觀光的」 • 曾在江振誠新加坡餐廳任職的魯凱族青年彭天恩,回到從小長大的屏東霧台鄉創立AKAME餐廳。他從食材、烹飪方式到餐具器皿,重新詮釋部落的美好與職人精神。
楊紹欣「跳高」哲學跳出防護衣時尚味 • 崑洲集團以海灘褲大王之姿起家,創業38年,不僅是Adidas在柬埔寨最大供應商,也是當地唯一上市私人企業。崑洲接受《遠見》獨家專訪,首度揭開神祕面紗。
實質負利率時代,全球資金派對告終?
「打開台北」另類開箱城市空間 • 過去一年來,全球飽受疫情紛擾,讓眾多經典活動窒礙難行。Open House Taipei有幸如期在台登場,掀起城市美學探索熱,帶你看見不一樣的台北!
上銀台版「達文西」助醫師「一臂」之力
匯集不同國籍的眼,打造「沒有盲點」的菜
好父母也未必能當朋友
木牆上的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