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誤點的東京奧運、超車的數位轉型
馬英九突出的八年政績開拓兩岸和平紅利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 感慨新冠疫情下台灣民眾的處境
三個步驟展開接班人計畫
苦等25年的台灣啤酒
以理性修復崩壞的信任
美歐可能聯手制定新規則嗎?
如果疫苗不夠,就一人先打一劑吧
亞裔DNA
獻給行銷長的AI策略 • 全球有高達七成的AI高階主管認為,三年之內,AI會整合到所有的企業應用程式中。各家企業領導人與行銷長該如何充分運用AI的潛力,以獲得豐富報酬?
國際透視鏡 • 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局勢變化快速。《遠見》編輯部精讀各大外國媒體,每月精選你不能錯過的國際現象,讓你世界一把抓。
卜睿哲:提升民主效能,是台灣重要防線 • 《遠見》本月「國際大師.台灣連線」專欄主角,為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他深入分析美中台三方角力與台灣的自處之道。
郭智輝「奶媽哲學」締造崇越長紅業績 • 疫情來襲,民生消費業雪崩滑落,半導體業卻迎來暢旺行情,也讓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商崇越業績長紅。但董事長郭智輝自承「重摔兩次」,深切反省後帶領崇越繳出亮麗成績單,郭智輝的「奶媽哲學」究竟是什麼?
梁見後回台大舉擴廠:事業正要開始 • 28年歷史的美國伺服器公司美超微,在伺服器品牌出貨量排行榜上占一席之地。不過,執行長梁見後為何在接受《遠見》專訪時指出,要等今夏台灣廠區落成,美超微的事業「才正要開始」?
王必勝「手硬心慈」締造必勝神救援 • 今年初部桃事件,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首度挺進疫情熱區,擔任前進指揮所指揮官,又陸續馳援苗栗、屏東、台北。他如何坐鎮前線指揮,成功化解一次次的群聚感染危機?
解密數位長
活下去!數位轉型動起來
拆解企業數位轉型從哪做起、如何落實? • 你一定知道,「數位轉型」對企業很重要。但你知道嗎?現在,有26.5%的企業「數位轉型已屆發展期」!這意味著你競爭對手的所有部門已全面進入轉型進程。《遠見》「2021數位轉型組織應變大調查 」,拆解產業現況,分析企業戰略計畫,提供企業自我評量:你在哪裡、該往哪裡去、又該怎麼去。
企業最需要的數位長與數位團隊何在? • 迎戰數位轉型海嘯,「資源調度」成了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遠見》針對轉型最關鍵的元素「人」與「錢」,進行務實精細的組織應變大調查。許多資本額超過10億元的大型企業踴躍回答,占這次受調企業的29.1%,顯見搞定轉型團隊和資源,是所有邁向數位化的企業最大的痛。
董座領軍轉型任務貿聯力拚四小時報價 • 先是跟上半導體浪潮,又跟上雲端與電動車大勢,連結器線束大廠貿聯為何總是追得上大浪,創造一波波營收高峰?25年來的數位化、數位轉型歷程,是關鍵原因。
一銀外聘資安專家數位超車靠「三化」 • 成立百年的第一銀行,平均客戶年齡約49歲。這家國人眼中的「本土老銀行」,如何在短短四年內,數位化進程就跑贏多數銀行,而且開發出全新數位副品牌iLEO?一位擁資訊背景、資安專業的外聘「副總」,正是關鍵。
老字號新光鋼鐵「小步快跑」推轉型 • 新光鋼鐵,這家54年的資深鋼鐵集團,沒有沉浸在過往的成功裡,仍舊保持活力,力圖開創新局。2020年起,選定集團旗下「最年輕」的子公司,並瞄準智慧工廠,以「小步快跑」的節奏實現轉型大計。
疫情緊急抽考22縣市共創抗疫戰績 • 台灣從5月起疫情炸鍋,各級政府繃緊神經如臨大敵,「疫情」無疑是對執政者的緊急抽考。抗疫如同作戰,除了基本功,更要有制敵利器。22縣市雖遵循同一套基本功:篩檢、疫調、匡列、隔離。但縣市之間,疫情、地理及醫療能量不盡相同, 22縣市也各自展現出抗疫獨門招數。台灣同島一命,22縣市更是如此,《遠見》除了檢視抗疫豐碩成果外,更希望這一次疫情急速升溫的臨時考,讓百里侯們能謹記寶貴經驗,讓未來施政更得心應手。
借重兩大團隊新北逆轉重災區疫情 • 新北市曾是此波疫情最嚴峻的地區,但如今許多熱區都已沒有確診個案,新北市府究竟是如何辦到的?科技與公衛這兩大團隊,正是「清零」背後的最大功臣。
抓出「葡萄王」傳染鏈彰化寫下防疫經典 • 震驚全國的彰化「葡萄王」傳染鏈,一度成為疫情焦點,外界悲觀認為恐會淪陷,但僅花一個月就沒有再新增確診個案,彰化縣有何法寶?「精準主動篩檢」與全國最大疫調團隊,寫下彰化防疫經典模式。
「軟硬兼施」建功高雄防疫成表率 • 身為南部最大城,高雄負有守住南台灣的重責大任,至今確診數成功守在兩位數,讓不少市民大讚。高雄市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市長陳其邁的四大硬措施,堪稱防堵疫情的表率。
屏東祭三大專案鎖住Delta守住防線 • 7月初,本以為疫情趨緩的台灣,竟被Delta病毒攻破,屏東成為全台重災區,但僅花9天就讓這隻變種病毒無法肆虐,屏東縣做了哪些事?三大專案成功守住防線,讓全台解封看見希望。
誰得民心見真章,你的縣市長得幾星?
疫情逆襲考驗地方首長應變力 • 《遠見》年度縣市首長滿意度調查眾所矚目,綜觀今年22縣市,縣市首長名次看似無太大波動,但實際得分與去年相比,平均滿意度下滑2.8個百分點,為什麼?《遠見》抽絲剝繭,整理四大發現讓為政者更貼近民意、精進施政。
搞定新舊倉分流熊媽媽讓訂單不卡關 • 疫情吹動民眾自煮風潮,東森購物旗下的「熊媽媽買菜網」正值新舊倉轉換期,爆量訂單大塞車。董事長楊俊元如何靠著果斷決策,讓新、舊倉各司其職,靠著「分倉分流」穩住這波亂流?
美妝評論網數據煉金以電商再戰台灣市場 • 市售美妝品牌五花八門,下單前,先上網搜尋使用心得、給幾顆星,已成消費者日常。如今,日台兩大美妝情報站龍頭,不僅跨國聯姻,還持續把餅做大,矢言提供更好的體驗與服務。
當藝術創作遇見區塊鏈創新 • 一場疫情,無形中推了NFT(非同質代幣)等相關應用一把,也讓各國推展數位貨幣的進程加速,即便近期虛擬貨幣市場震盪,卻攔不住這兩大新浪潮邁向主流。全球加密貨幣的戰局,儼然從昔日的金錢遊戲,邁向破壞式創新的時代,讓你無法忽視!
藝壇新秀轉戰NFT六張圖檔賺進35萬 • 3月初,美國網路藝術家Beeple一張圖檔,透過NFT形式,竟以新台幣19億元天價拍出,讓NFT加密收藏,迅速成為今年全球創作圈最熱門的話題。其實,台灣也已經有新秀藝術家,透過NFT成功淘金。
好和弦挺進區塊鏈創作力也能賺虛幣 • 有45萬粉絲訂閱的音樂教學網紅「好和弦」,去年底淡出事業重心YouTube。原來,他找到一個新的發表平台,在這個新興的區塊鏈影音分享平台上,發表影片,就可以靠創作賺到虛幣!
臉書幣「變臉」能讓轉帳像聊天嗎? • 歷經一年半的調整與更名,臉書幣可能在今年發行加密貨幣「Diem」,可望較容易通過政府部門的監管。但與前一版精神不同的新幣,臉友們還會埋單嗎?
數位人民幣崛起恐開打類貨幣戰爭 • 中國大陸積極推動數位人民幣,可望成為重量級經濟體中、第一個發行官方數位貨幣的國家,引發「類貨幣戰爭」的疑慮。而台灣也該正視可能的衝擊,主動追蹤、適應變局。
均一重塑學習模式遠距教育零距離 • 一場疫情,台灣師生一夕之間踏入數位學習行列。過去台灣數位學習腳步緩慢,如今成為日常。身為台灣中小學最大的數位學習平台,均一教育平台如何幫助台灣數位學習迎向未來?
元太電子紙逼出物聯網新藍海 • 永豐餘旗下專攻電子紙的元太科技,曾因蘋果iPad問市而打亂布局。如今,憑藉著輕盈、省電的特性,在物聯網應用上找到新藍海,今年更打造電子紙生態圈,力圖再創巔峰。
半導體產線祕密武器遇停電也不斷線 • 接連兩次的全台大停電,不只不便,也衝擊科技業產能。當缺電將成為台灣新常態時,扮演護國群山的半導體產業,如何因應?背後還有什麼商機?
北基四箭齊發轉型新能源大亨 • 事業版圖橫跨居住、食品、交通、休閒觀光的三地集團,近年來還跨足充電站、再生能源、電動巴士領域,旗下的北基國際扮演關鍵角色。《遠見》專訪創辦人鍾嘉村,獨家披露三地集團的綠能大布局。
用量暴增回收不易紙容器再掀垃圾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