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最失敗的成功
習近平要看的一本書──黃年提出化解兩岸困局的「互統一」
政治不鼓勵誠實的人? • 從馬英九的官司想到美國的雷根、布希和孟岱爾
受害者與加害者
地方創生政策需要被創生
從元宇宙,看遠距醫療的未來
RCEP正在根本改變亞洲的地緣政經結構
投資可以不用當韭菜
媽媽,男生可以選市長嗎?
特斯拉搞定巨型專案為何快狠準? • 傳統的巨型專案,如建造水力發電大壩、化學加工廠等,通常都耗費巨資、曠日費時;其實,那是因為它們都以僵化的量身打造概念在執行。讓我們看看特斯拉工廠與馬德里地鐵的成功案例,翻轉你對巨型專案的死板認知。
國際透視鏡 • 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局勢變化快速。《遠見》編輯部精讀各大外國媒體,每月精選你不能錯過的國際現象,讓你世界一把抓。
遠見民調洞察4大關鍵詞 引領台灣向前 • 2021年,台灣挑戰不斷,「遠見民意研究調查」過去一整年,執行多項重要調查,透過數據解讀,提煉出「民間台灣」「縣市首長滿意度」「數位創新」「ESG永續價值」四大關鍵詞,讓國人得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迎接2022年的新挑戰。
哈默爾:科層體制鬆綁,讓員工放膽創新 • 《遠見》本月「國際大師.台灣連線」專欄主角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為全球最有威望的管理學先驅之一。他曾被《經濟學人》封為「世界第一流的策略大師」;《財星》也將其譽為「全球頂尖的企業策略專家」。有鑑於傳統科層體制恐讓企業付出高昂代價,哈默爾疾呼人本體制的重要性,鼓勵企業活化組織、提振效能、再創顛峰。
元宇宙10年大爆發每年成長上看43% • 元宇宙不就是戴VR玩遊戲?為何除了科技業,好萊塢迪士尼與運動品牌耐吉也加入?原來是元宇宙的虛擬商機規模將大過實體世界,潛力驚人。
守護元宇宙自由別被科技巨頭壟斷 • 元宇宙暴紅,但它並非新玩意,早在本世紀初已經成為遊戲被注目。直到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人類被迫參與更多虛擬世界。看似開放自由,但專家提醒,當心元宇宙的「假壟斷」。
元宇宙新世界台灣有什麼機會? • 當元宇宙成最夯話題,我們沉浸在未來想像,但心中仍不免疑惑,元宇宙到底是什麼?童子賢、杜奕瑾、陳珊妮、唐鳳四位專家,分別以硬體、軟體、內容、政府的角色,帶大家認識何謂元宇宙。
沈慶京:讓中石化民營,是我最後悔的事 • 11月3日,威京集團大動作舉辦CIS發表會,現場賓客雲集,揭示「威京小沈」江湖再起的企圖心。久未露面的沈慶京接受《遠見》專訪,暢談自己戲劇性的人生起伏。
電聲霸業交棒廖祿立扛起公益大任 • 台灣電聲龍頭、美律實業創辦人廖祿立交棒三年,近期發表新書揭露創業及推動公益歷程,已卸下經營重擔的他,有什麼夢想還沒實踐?
逆轉局勢迎娶台積電陳其邁:高雄沒退路了
搶攻第三類半導體穩懋為何棄星留台? • 5G、電動車與綠能等產業趨勢,帶動第三類半導體需求大增。穩懋進駐高雄路竹,未來10年將投資850億增建四廠,董座陳進財看到台灣什麼優勢?
慢燉九年 台東慢食節國際發光 • 台灣各地牛肉麵節熱鬧非凡,但新聞熱度過後,你能記得幾個店家呢?不為觀光而辦的「台東慢食節」,希望飲食文化更有台東靈魂,在九年的細火慢燉後,獲得肯定。
清零無醫鄉
林英龍守護大埔7旬醫生每天「即刻救援」 • 五年前,林英龍接下大埔醫療站醫師一職,擔起全鄉4000人的健康安危,每天24小時待命,要在死神手上搶回人命。常年與家人分隔兩地,他如何堅定行醫決心?
黃奕竣綠島行醫從內科修練成全科 • 綠島居民只有四千多人,但因醫生少,專攻消化內科的黃奕竣,變成每一科別都要懂。除了行醫,他還學習架設部落格、積極寫文章,為什麼?
三箭齊發化解危機讓無醫鄉在台灣絕跡 • 偏鄉醫療不平權是老問題,但除了想方設法派駐醫生外,還需要配合科技手段與改革制度,才能留得住人才。並透過導入企業ESG和大學USR模式,集結眾人之力,讓醫療照護永續長青。
特斯拉開進左鎮載照護員到府服務 • 有「極限村落」之稱的台南左鎮,面臨嚴重人口外流、少子超高齡的困境。市府媒合智齡科技跟當地人才,成立遠距照護團隊,讓照護員搭著特斯拉自駕車社區跑透透,親自上門服務長輩。
綠島台東零時差會診搞定心臟超音波 • 台東縣衛生局與遠傳合作,導入遠距診療服務平台,讓台東馬偕醫院支援偏鄉最缺乏的醫療科別,透過遠距視訊隔空幫民眾治病,解決病患就醫舟車勞頓的困擾。
「蒙古大夫」戴AR眼鏡連線台灣醫師動手術 • 員榮醫療體系開啟的台蒙醫療交流,已進行五年,今年因新冠疫情取消派團義診,改由當地醫師配戴AR智慧眼鏡,員榮專科醫師協助看診,完成史無前例的視訊跨國手術指導。
政治變動是追求100%綠電的最大挑戰
全島快速升溫中!台灣冬天將「被消失」 • 今年立冬,全台各地紛紛飆出高溫。而這並不是偶發事件,因為統計110年的大數據,台灣平地溫度平均上升1.6度,甚至超越全球平均。專家警告,未來台灣冬天恐「被消失」!
當心!「熱死人」事件已真實上演 • 全球升溫看似沒有立即傷害,但2020年,台灣有2763人次因熱傷害就診,10年間成長85.8%,尤其長者、慢性病、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為高危險群。如何減少傷害,已經刻不容緩。
極端氣候紅色警戒人類滅絕危機倒數? • 極端氣候已讓地球發燒中,今年夏季北美洲創下史上最高溫紀錄,數百人殞命。「熱死人」已經不是天方夜譚,國際知名期刊也發出紅色警訊,地球持續升溫將危害人類健康。
不只島國要擔心!2050,2億人恐失家園 • 人類賴以為生的陸地,逐漸沉沒水中。這並非災難電影情節,而是太過真實的紀錄片。《遠見》與三立集團攜手推出氣候倡議,希望能喚起更多理解與實際行動。
繞世界一圈返台上櫃歇腳亭故意的? • 在台灣從上百家店縮至22家,老牌手搖飲「歇腳亭」(Sharetea)轉攻海外,意外帶起珍奶風潮,躋身美國市占率最高的台灣手搖飲品牌,如今風光,竟是創辦人鄭凱隆當初的「特意選擇」?
台大開課千人搶修月經不只是女性的事 • 傳統文化中,女性經期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讓月經貧窮、歧視事件常被大眾忽略。近期產官學界都開始關注月經議題,甚至台大也開設課程,希望透過行動與教育,打破社會迷思與想像。
大債時代來臨活不起的未來
吃住啃光大半薪水輾壓離鄉遊子夢想 • 對於到大都會打拚的遊子們,光是高房租與伙食費就剝掉他們好幾層皮,每月盼到的薪資袋,常轉眼間又化為烏有,成為名副其實「月光族」,賺錢發達、落地生根,想都不敢想。
失能人口逾85萬長照困境不分貧富 • 隨著醫療水準提升,國人平均餘命延長,卻也讓長照缺口浮現。國內失能人口高達85.5萬,2025年更將突破百萬。在大債時代下,不論貧富都得正視這項危機,以因應未來的衝擊。
善用銅板理財滾出老後富足人生 • 大債時代下,錢愈來愈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2025年,台灣又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管你是哪個世代,都要提早儲備退休金,讓自己的老後生活無虞。
人臉辨識市場大熱台廠迎來最好時機 • 美國制裁,讓中國人臉辨識業者逐步退出市場,再加上疫情刺激、AI軟硬體成熟,台灣人臉辨識公司,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絕佳時機。
不抄近路的凱銳一手爛牌照樣逆轉勝 • 興櫃新兵凱銳光電,是全球汽車後座娛樂系統霸主,但十多年前,現任董事長林傳凱接手的,卻是一間虧損連連的小廠,林傳凱究竟是如何用一手爛牌,打贏所有對手?
電子業一級玩家鴻碩何以打動特斯拉? • 台灣電子廠前仆後繼地投入車用領域,是這兩年產業主旋律。螢幕訊號線大廠鴻碩成功切入特斯拉充電線,第三季開始量產,股價也從最低時不到10元,一度站上80元。董事長張利榮如何看待電子業的轉型?
百特推動腹膜透析把洗腎變居家日常 • 疫情期間,「遠距居家診療」儼然已成為國際新趨勢。為了實現居家洗腎,百特醫療攜手本土物流業者,克服藥水配送困難,讓在宅洗腎的腎友免除所有煩惱。
普瑞博手握獨門技術搶攻全球血液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