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打開2021年的扉頁
「新加坡模式」中的「軟實力」 • ─半世紀前郭振羽教授做對了選擇
看你橫行到幾時? • ─齊白石的一幅畫挑戰天下以強凌弱之人
領導人,請創造你的獨特風格 •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分成兩種風格:權力型展現信心、能幹和影響力;吸引力型展現友善、親切與受人喜愛。領導人應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展現深具彈性又充滿魅力的領導風采。
國際透視鏡 • 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局勢變化快速。《遠見》編輯部精讀各大外國媒體,每月精選你不能錯過的國際現象,讓你世界一把抓。
家族企業如何專業化?
珍古德:這場疫病,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 《遠見》本月「國際大師.台灣連線」專欄主角,為有「黑猩猩之母」稱號的動物學家珍古德。珍古德警告:疫情反映的,是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對動物的不尊重。
台灣萊雅永續三部曲邁向純綠電企業 • 台灣萊雅在台深耕近30年,做為國際企業,呼應珍古德博士推出地球永續的願景機會,分享實踐成果及未來目標。
三大顯學╳三大趨勢數位金融躍進元年
數位金融贏家勝在「給顧客方便」 • 2020遠見FinTech大調查結果出爐。台新銀行二度蟬聯總榜首獎,並在五個分榜奪冠,更包辦「最佳人氣」與「最推薦」兩項殊榮,大出風頭。中國信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亦表現優異,並列「楷模獎」;「傑出獎」則是永豐銀行與台北富邦銀行。
首家生態圈銀行台新奪五冠稱雄 • 數位金融服務已是銀行趨勢,但推出生活金融生態圈的台新銀行,是全台首家「生活金融無界限」的生態圈銀行,今年仍然獲得首獎肯定。台新如何做到?
不只是數位金融中信銀打通全場景
永豐定錨四大主軸小資也能當「大戶」
2020年FinTech大調查:兩大挑戰、三大亮點 • 數位金融科技百家爭鳴,究竟台灣業者做了哪些努力?消費者們又最埋單哪些服務?《遠見》年度考核,檢視業者對FinTech的自我評價,並窺見金融科技未來挑戰與機會。
邱強解構零錯誤如何「超前部署」 • 歲末年終,若要國人票選2020年最火紅關鍵字,「超前部署」想必會入選。而這四個字,竟與國際危機管理大師邱強研發的「零錯誤」思惟緊緊扣合;而從美國大選爭議、新冠疫情防治的背後,邱強又看出哪些「零錯誤」的關鍵學問?
黃明漢放棄獲利主力反迎來營收新高 • 2007年,神基科技放棄賴以獲利的筆電代工,大膽轉型。如今無懼新冠疫情紛擾,4月至10月底,累計營收已達225.6億元,創下14年新高。在在證明董事長黃明漢當年的眼光卓越。
貴公司資料資產損益表慘不忍睹嗎?
川普如何改變了國際政經結構
拜登政府下的投資理財策略
美國夜未眠
聲音知識學「聽」出來的生意經 • 2020年最火紅的新數位生活,莫過於Podcast。聲音經濟熱燒一整年後,發展如何?哪些領域展現商機?當Podcast經濟再進化,《遠見》深入剖析「聲音知識學」,即刻帶你按下啟動鍵,一探箇中奧妙。
內容需求大增逾半數民眾願為知識付費 • 聲音經濟今年在台暴紅,《遠見》值此關鍵之際,攜手「遠見民意研究調查」發布調查,揭密台灣線上影音使用者動態。
「大人學」職場拆彈卸下上班族焦慮 • 職涯課「大人學」,旗下免費的Podcast節目占據分類排行榜前3、全類前15,而付費聲音課程今年更已有三檔賣破百萬。成功主因,竟是台灣的教育方式太傳統?
「哇賽心理學」玩議題炒熱冷硬知識 • 「哇賽心理學」談犯罪心理硬知識,也分享夜夜好眠祕訣,吸引了廣大聽眾。出身學術界的蔡宇哲,講活硬知識,打造聲音界最夯科學節目。
「Kevin英文不難」用閒聊把學習變簡單 • 學英文是許多人的目標,但練聽力、背單字過程之痛苦,往往讓人卻步。提升英文能力Podcast爆款節目「Kevin英文不難」,長期霸占台灣排行榜前十,翻轉了大眾對英文學習的印象。
700位精英齊聚共商疫後永續之道 • 一場世紀瘟疫刮起巨浪,迫使世界面臨未知變局。台灣史上最悠久、規格最高的華人國際型年會——遠見高峰會,今年突破疫情與國界的限制,邀集各領域精英齊聚台北,為期兩天的大會中,眾人打造出33場知識饗宴,一同探討後疫情時代,解封重啟、轉型求生、再創巔峰之道。
五位大師峰會連線攜手把脈疫後新世界
20 K型經濟復甦來了 20個關鍵問題21個生存法則
20 關鍵問題
21 生存法則
台灣2021 該怎麼贏? • 即將進入尾聲的2020年,充滿了變數,新冠肺炎重創各國經濟,疫情至今尚未緩解。反觀台灣,由於防疫有成,經濟逆勢成長,與全球相比宛如平行宇宙。然而,置身世界變局中,2021年仍有四大生存關卡,台灣絕不能掉以輕心。
2021 美中台關係拜登的頭號外交考驗 • 拜登入主白宮,各方預期美國政府將重新與國際組織建立關係,被川普封殺的數項議題,也可望恢復討論。拜登時代的來臨,將開啟怎樣的新局?
2021 K型復甦新局年輕人樂觀、年長者不安 • 美國大選底定,國際關係進入新常態,台灣民心最新動向如何?《遠見雜誌》與「遠見民意研究調查」一年一度的「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全新出爐,發現兩大民心動向:經濟期待的世代落差、統獨意識的波動消長,透露出民眾對政經、外交的期待。
2021 結構性失業小英政府迫切的危機 • 台灣挾著防疫有成的樂觀紅利,以及資金回流的底氣,2021年能否保持優勢,得看政府的施政細膩程度。
2021 台灣保住產業實力,「2021非常樂觀」
2021 新區域經濟聚焦九大戰略科技 • 出口成長頂住經濟成長,後疫情時代,在微妙的區域經濟氛圍下,貿易環境怎麼變?凡此種種,正在全面影響2021年台灣產業發展。
2021 朱志洋:分散供應鏈,全球多元布局
彭双浪:聚焦場域經濟,精準對接人才
蔡永義:金融科技加速,把危機變轉機
林之晨:5G持續擴散,台廠重新赴美設廠
林廷芳:整體房市看好,漸入收成期
2021 嚴選最夯台股鎖定半導體、5G題材 • 隨著台灣疫情趨緩,台股步步高升,最新的2021《遠見》投資趨勢大調查出爐,46家投資機構普遍認為明年經濟會更好。他們看好哪些利多題材?哪些產業有機會一路旺到2021年?此外,數位浪潮改變職場生態,將衍生哪些新需求?如何補強個人能力?專家為你解答。
2021 混合式工作當道升級數位力逆轉勝
拜登經濟學,得靠疫苗發威?
丁曉菁:內容大缺貨,「 台流」搶攻全球 • 因疫情封城、停工,讓文化內容「全球大缺貨」,台灣卻是少數能持續產製亮眼作品的地區。文策院積極搭建平台串連創作者與投資者,全力助攻這波前所未有的「台流」契機。
阮光民手繪童年往事台灣味紅到國際 • 日本動漫《鬼滅之刃》夯翻全球,台灣也有傑出的漫畫作品。由阮光民創作的《用九柑仔店》,勾勒滿滿的台灣人情味與在地情感,照樣揚威國際。
螺旋槳大王林允進追夢挺進造船業
苦盼11年的中捷何時無阻暢行? • 讓中部民眾苦等11年的台中捷運,第一條綠線終於啟用,但試營運不到一週,卻傳出故障檢修。命運乖舛的中捷,還將面對哪些挑戰?
把飲品變「癮品」CoCo都可挺過二次疫情風暴 • 一場前所未見的病毒浩劫,重創各產業,台灣手搖飲巨頭CoCo都可,卻能險中求勝,業績在短時間內止跌回升,它是如何做到的?
「嗣大人」甩脫補貼翻轉長照營運模式 • 長照已是未來趨勢,政策也須與時俱進。最新的長照機構,允許企業透過投資,帶進新穎商業經營手法,讓長照也是一門好生意,看看「嗣大人」如何做?
尋味台灣 珍豬
噶瑪蘭豬燉製東坡肉躍上五星級餐桌
精選究好戰斧豬三種口感一次滿足
台灣育成綿羊豬香甜油脂勾住饕客
若自以為會了,你就等於在完美之前停步
不是忍就是狠
從高樓走下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