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Global Views Monthly 遠見雜誌

No.445_Jul-23
Magazine

***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提供文字格式、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 。 《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Global Views Monthly 遠見雜誌

當日本成為一種病

畢業典禮的講話—台大、清大、興大

向國際大師千載難逢的學習

為什麼黃仁勳不會「選邊站」?

網路訊息提供者是誰?零信任如何做到可信任

睡眠與健康

台灣應加速培育ESG與綠色金融跨領域人才

看需要還是看喜好?

正視台海航運保費飆升的壓力

流浪美國

四大積極轉變進化成更好的永續長 • 在過往,永續長的職責類似公關主管,在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上,展示公司形象。隨著大眾日益重視企業對ESG有何實際作為,以及公司需要真正思考相關策略,永續長也必須積極轉變自己的職責。

影響力投資全球崛起2025挑戰50兆美元 • 永續風潮吹向投資界,關注焦點也從過去的「ESG投資」轉為「影響力投資」。究竟兩者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投資主題值得關注?

接掌金研院蘇建榮要幫金融業調體質 • 前財政部長蘇建榮在去年底卸任後,在今年3月接任金融研訓院董事長。清苦農家長大的他,曾在財政部長任內被稱為「最會還錢的部長」,如今接掌金研院,如何幫金融業調體質?

葉萬安:台灣過度親美,經濟恐重傷 • 台灣經濟過度依賴美國的危機浮現?經建會前副主委葉萬安分析,美國政府近來的政策,恐招致美國及全球經濟負面影響,呼籲台灣應自立自強,找尋突圍之道。日前,葉萬安出席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民所得評審委員會,會中提出諸多建言,本文為內容精華整理。

4000億防疫保單之亂後遺症來了! •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人們也恢復了正常生活。但,台灣「防疫保單之亂」的後遺症才開始浮現,《遠見》帶你了解影響層面有多廣?值此「後新冠」時代,又該如何配置新保單?

要翻轉「行人地獄」思惟必須改變 • 2022年,全台共3085人死於交通事故,整體趨勢穩定增加,「行人地獄」標籤揮之不去。5月,台南發生的一起死亡車禍,宛如一根針般戳破了行人安全高壓,激起輿論熱議,迫使行政院終於總動員整治亂象。

「演唱會經濟」吸金高雄笑納11.6億產值 • 揮別疫情陰霾,各地演唱會正如火如荼展開。近年來,民眾觀賞演唱會的熱潮也逐漸南移,高雄趁著硬體建設到位、政策力挺,海內外大咖藝人紛紛齊聚港都,為「演唱會元年」開啟序幕。

世運主場館挾三優勢成演唱會主戰場 • 2009年,高雄世運結束後,主場館的角色一度有些尷尬。如今,這裡儼然華麗轉身,從田徑場化身成為台灣最大的演出場地,並吸引國際天團開唱,這是如何做到的?

升息暫停、復甦放緩下半年投資怎麼賺? • 即便6月中旬台股即站穩「萬七」大關,但外銷出口出現亂流,台灣GDP恐怕不保二。在此態勢之下,投資人該如何布局?《遠見》針對2023年上半年全盤體檢,讓你掌握轉機股、取息股,以及ETF大潮,穩穩投資、穩穩賺!

掌握轉機股「後萬七」再下一城 • 「五窮六絕」這個股市魔咒,似乎在今年失效了!近來投資人抓到反彈時機、加碼布局,也有人先「解套」落袋為安。究竟台股站穩萬七之後,能重返牛市?下半年該如何操作?

觀察獲利可持續性成長、取息雙頭賺 • 2022年上市櫃股利總額上看新台幣2兆元,再加上近期股市驚驚漲,2023年下半年投資人如何股息、價差雙頭賺?

追求長期報酬可布局市值型ETF • 「用ETF買到一籃子好股票!」近年不少達人提倡ETF投資法,各式ETF也百花齊放。截至今年5月底,台灣已有高達221檔ETF,總規模達到2.89兆元,但你真的懂得如何投資ETF?

香港風雲再起 • 200年前的香港,還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小漁村,歷經戰爭、殖民等歷史動盪,逐漸華麗轉身,成為全球知名的大都會。香港遇到的第一個變局,發生在1997年,當時回歸後,許多港人對未來沒有信心,陸續爆發移民潮。結果在中國大陸的政策支持,香港卻有了更多元的發展機會。當然,過程中也不是毫無波折,2019年的反送中抗爭、2020年起蔓延的新冠疫情,接連重擊香港經濟,不少外資企業因而看衰香港,並將總部撤出。經歷這些之後的香港,儘管看似將亞洲金融中心寶座讓給新加坡,實際上並沒有停止前進!在中國大陸的規劃中,粵港澳大灣區已被視為重要的經濟命脈。除了中國官方持續做多,香港吸納人才的實力亦不容小覷。招攬全球人才的「高才通」計畫,兩個月就收到1.4萬件申請,足見香港仍魅力無窮。《遠見雜誌》團隊再訪香港,從東方明珠的變與不變,直擊香港風雲再起。

港科大廣州校區點火超級珠三角發展大熱 • 未來大學該是何種樣貌?親身走一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或許就能明白。位在珠三角的樞紐位置,這所花費百億人民幣打造的研發型大學,在習近平規劃的國家發展戰略中,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庫。

梁振英:「超級聯繫人」是香港優勢 • 快70歲的梁振英,卸任香港特首後,仍不斷持續挑戰自我。除了赴非洲五國找尋白內障病患,給予治療外,更積極搭建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橋梁,用超級聯繫人角色力拚雙贏。

從自駕車到造火箭粵港澳大灣區拚創新 • 廣州市南沙區是習近平視察廣東欽點的「國家新區」,官方為何重視?原來粵港澳大灣區充滿活力的創新與開放服務,已成為大陸發展經濟的寶藏區。

大陸政策做多投資香港仍有利可圖 • 中美緊張局勢外加疫情,讓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但面對廣大中國大陸市場,香港仍享有政策紅利與市場紅利。面對機會與風險並存,專家認為,投資香港仍有一定吸引力。

愈特色愈出色中正、實踐、北護競爭力升級 • 2023年《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今年疫情解封,許多學校的畢業典禮得以重見天日,但也意味著許多高中畢業生上大學的選項也一併被解封。當國際名校再次成為競爭對手,原本就飽受少子化衝擊的台灣高校則腹背受敵。在生源不足下,相比於2018年,當時納入《遠見》評比的入圍校數由101所降至今年的87所,五年淘汰了14所。其中,綜合類大學有12所消失,但人文社科及醫科都僅有一所大學退場,足以證明「特色為王」,什麼系都設的大學已逐漸喪失競爭力。至於本屆榜單,臺大、臺師大、中醫大、臺科大分占綜合、人文社科、醫科、私校及技職等五大榜冠軍,中山躍進頂大行列。北護大、中正、高大、高餐大、弘光科大等校,則以其特色拉開差距,成績耀眼。

大學加速創新轉型更多元更有未來 • 除了各校整體表現,《遠見》歷年也針對社會聲望、學術、教學、國際化、產學及財務體質等面向進行評估,觀察各校發展特色,細指標亦擴增為48項,本屆是哪些學校脫穎而出?

雙迴路縮小學用落差紫荊不分系培育領袖 • 中正大學成立時風光非凡,但因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落選,猶如被打落神壇。這些年持續耕耘特色系所、調整教學策略,成為今年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的亮點。

設計力連結數位創新屢獲國際大獎肯定 • 實踐大學以「設計領先」的鮮明特色,屢屢在國際獲獎,在今年的文法商榜單名次大躍進,脫穎而出。這些年,鴨子划水的實踐,做了哪些事?

「五星級」國際認證北護大擦亮老店招牌 • 歷經合併、改隸、升格等階段的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學研究能量不斷提升,76年來在全台醫療單位培育超過三萬名校友,更在今年拿下QS世界大學五星評等,成績耀眼。

客製化產業人才建構體育生態鏈 • 高大是2000年成立的「新生代大學」,身為第六任校長的陳月端,如何為高大擘劃發展願景,扮演好中型、區域大學的角色?

彩妝不忘護理專業更吸引LVMH合作 • 弘光創校之初,素以護理見長,近年發展範疇拓展至「民生與健康」,觸角延伸卻不失特色,辦學績效卓著,吸引國際學生前來就讀。

智慧應用╳時尚創新首登亞洲TOP5餐旅大學 • 今年3月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高餐大在「餐旅暨休閒管理」學科評估中,連三年入榜全球前50強。做為推動餐旅精英的搖籃,高餐大如何掌握產學趨勢,調整教學策略?

黃仁勳效應激勵組裝廠重回一級戰區 • 影響台灣深遠的電腦組裝產業,在將近十年的成長低迷之後,2020年迎來宅經濟爆發,又在三年間快速退溫,本是愁雲慘霧的市況,卻迎來AI人工智慧大浪潮,商機再現、風雲再起。

從硬體到解決方案和碩「打群架」搶市 •...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
Frequency: Monthly Pages: 204 Publisher: Acer Inc. Edition: No.445_Jul-23

OverDrive Magazine

  • Release date: June 30, 2023

Formats

OverDrive Magazine

subjects

News & Politics

Languages

Chinese

***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提供文字格式、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 。 《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Global Views Monthly 遠見雜誌

當日本成為一種病

畢業典禮的講話—台大、清大、興大

向國際大師千載難逢的學習

為什麼黃仁勳不會「選邊站」?

網路訊息提供者是誰?零信任如何做到可信任

睡眠與健康

台灣應加速培育ESG與綠色金融跨領域人才

看需要還是看喜好?

正視台海航運保費飆升的壓力

流浪美國

四大積極轉變進化成更好的永續長 • 在過往,永續長的職責類似公關主管,在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上,展示公司形象。隨著大眾日益重視企業對ESG有何實際作為,以及公司需要真正思考相關策略,永續長也必須積極轉變自己的職責。

影響力投資全球崛起2025挑戰50兆美元 • 永續風潮吹向投資界,關注焦點也從過去的「ESG投資」轉為「影響力投資」。究竟兩者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投資主題值得關注?

接掌金研院蘇建榮要幫金融業調體質 • 前財政部長蘇建榮在去年底卸任後,在今年3月接任金融研訓院董事長。清苦農家長大的他,曾在財政部長任內被稱為「最會還錢的部長」,如今接掌金研院,如何幫金融業調體質?

葉萬安:台灣過度親美,經濟恐重傷 • 台灣經濟過度依賴美國的危機浮現?經建會前副主委葉萬安分析,美國政府近來的政策,恐招致美國及全球經濟負面影響,呼籲台灣應自立自強,找尋突圍之道。日前,葉萬安出席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民所得評審委員會,會中提出諸多建言,本文為內容精華整理。

4000億防疫保單之亂後遺症來了! •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人們也恢復了正常生活。但,台灣「防疫保單之亂」的後遺症才開始浮現,《遠見》帶你了解影響層面有多廣?值此「後新冠」時代,又該如何配置新保單?

要翻轉「行人地獄」思惟必須改變 • 2022年,全台共3085人死於交通事故,整體趨勢穩定增加,「行人地獄」標籤揮之不去。5月,台南發生的一起死亡車禍,宛如一根針般戳破了行人安全高壓,激起輿論熱議,迫使行政院終於總動員整治亂象。

「演唱會經濟」吸金高雄笑納11.6億產值 • 揮別疫情陰霾,各地演唱會正如火如荼展開。近年來,民眾觀賞演唱會的熱潮也逐漸南移,高雄趁著硬體建設到位、政策力挺,海內外大咖藝人紛紛齊聚港都,為「演唱會元年」開啟序幕。

世運主場館挾三優勢成演唱會主戰場 • 2009年,高雄世運結束後,主場館的角色一度有些尷尬。如今,這裡儼然華麗轉身,從田徑場化身成為台灣最大的演出場地,並吸引國際天團開唱,這是如何做到的?

升息暫停、復甦放緩下半年投資怎麼賺? • 即便6月中旬台股即站穩「萬七」大關,但外銷出口出現亂流,台灣GDP恐怕不保二。在此態勢之下,投資人該如何布局?《遠見》針對2023年上半年全盤體檢,讓你掌握轉機股、取息股,以及ETF大潮,穩穩投資、穩穩賺!

掌握轉機股「後萬七」再下一城 • 「五窮六絕」這個股市魔咒,似乎在今年失效了!近來投資人抓到反彈時機、加碼布局,也有人先「解套」落袋為安。究竟台股站穩萬七之後,能重返牛市?下半年該如何操作?

觀察獲利可持續性成長、取息雙頭賺 • 2022年上市櫃股利總額上看新台幣2兆元,再加上近期股市驚驚漲,2023年下半年投資人如何股息、價差雙頭賺?

追求長期報酬可布局市值型ETF • 「用ETF買到一籃子好股票!」近年不少達人提倡ETF投資法,各式ETF也百花齊放。截至今年5月底,台灣已有高達221檔ETF,總規模達到2.89兆元,但你真的懂得如何投資ETF?

香港風雲再起 • 200年前的香港,還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小漁村,歷經戰爭、殖民等歷史動盪,逐漸華麗轉身,成為全球知名的大都會。香港遇到的第一個變局,發生在1997年,當時回歸後,許多港人對未來沒有信心,陸續爆發移民潮。結果在中國大陸的政策支持,香港卻有了更多元的發展機會。當然,過程中也不是毫無波折,2019年的反送中抗爭、2020年起蔓延的新冠疫情,接連重擊香港經濟,不少外資企業因而看衰香港,並將總部撤出。經歷這些之後的香港,儘管看似將亞洲金融中心寶座讓給新加坡,實際上並沒有停止前進!在中國大陸的規劃中,粵港澳大灣區已被視為重要的經濟命脈。除了中國官方持續做多,香港吸納人才的實力亦不容小覷。招攬全球人才的「高才通」計畫,兩個月就收到1.4萬件申請,足見香港仍魅力無窮。《遠見雜誌》團隊再訪香港,從東方明珠的變與不變,直擊香港風雲再起。

港科大廣州校區點火超級珠三角發展大熱 • 未來大學該是何種樣貌?親身走一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或許就能明白。位在珠三角的樞紐位置,這所花費百億人民幣打造的研發型大學,在習近平規劃的國家發展戰略中,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庫。

梁振英:「超級聯繫人」是香港優勢 • 快70歲的梁振英,卸任香港特首後,仍不斷持續挑戰自我。除了赴非洲五國找尋白內障病患,給予治療外,更積極搭建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橋梁,用超級聯繫人角色力拚雙贏。

從自駕車到造火箭粵港澳大灣區拚創新 • 廣州市南沙區是習近平視察廣東欽點的「國家新區」,官方為何重視?原來粵港澳大灣區充滿活力的創新與開放服務,已成為大陸發展經濟的寶藏區。

大陸政策做多投資香港仍有利可圖 • 中美緊張局勢外加疫情,讓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但面對廣大中國大陸市場,香港仍享有政策紅利與市場紅利。面對機會與風險並存,專家認為,投資香港仍有一定吸引力。

愈特色愈出色中正、實踐、北護競爭力升級 • 2023年《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今年疫情解封,許多學校的畢業典禮得以重見天日,但也意味著許多高中畢業生上大學的選項也一併被解封。當國際名校再次成為競爭對手,原本就飽受少子化衝擊的台灣高校則腹背受敵。在生源不足下,相比於2018年,當時納入《遠見》評比的入圍校數由101所降至今年的87所,五年淘汰了14所。其中,綜合類大學有12所消失,但人文社科及醫科都僅有一所大學退場,足以證明「特色為王」,什麼系都設的大學已逐漸喪失競爭力。至於本屆榜單,臺大、臺師大、中醫大、臺科大分占綜合、人文社科、醫科、私校及技職等五大榜冠軍,中山躍進頂大行列。北護大、中正、高大、高餐大、弘光科大等校,則以其特色拉開差距,成績耀眼。

大學加速創新轉型更多元更有未來 • 除了各校整體表現,《遠見》歷年也針對社會聲望、學術、教學、國際化、產學及財務體質等面向進行評估,觀察各校發展特色,細指標亦擴增為48項,本屆是哪些學校脫穎而出?

雙迴路縮小學用落差紫荊不分系培育領袖 • 中正大學成立時風光非凡,但因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落選,猶如被打落神壇。這些年持續耕耘特色系所、調整教學策略,成為今年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的亮點。

設計力連結數位創新屢獲國際大獎肯定 • 實踐大學以「設計領先」的鮮明特色,屢屢在國際獲獎,在今年的文法商榜單名次大躍進,脫穎而出。這些年,鴨子划水的實踐,做了哪些事?

「五星級」國際認證北護大擦亮老店招牌 • 歷經合併、改隸、升格等階段的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學研究能量不斷提升,76年來在全台醫療單位培育超過三萬名校友,更在今年拿下QS世界大學五星評等,成績耀眼。

客製化產業人才建構體育生態鏈 • 高大是2000年成立的「新生代大學」,身為第六任校長的陳月端,如何為高大擘劃發展願景,扮演好中型、區域大學的角色?

彩妝不忘護理專業更吸引LVMH合作 • 弘光創校之初,素以護理見長,近年發展範疇拓展至「民生與健康」,觸角延伸卻不失特色,辦學績效卓著,吸引國際學生前來就讀。

智慧應用╳時尚創新首登亞洲TOP5餐旅大學 • 今年3月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高餐大在「餐旅暨休閒管理」學科評估中,連三年入榜全球前50強。做為推動餐旅精英的搖籃,高餐大如何掌握產學趨勢,調整教學策略?

黃仁勳效應激勵組裝廠重回一級戰區 • 影響台灣深遠的電腦組裝產業,在將近十年的成長低迷之後,2020年迎來宅經濟爆發,又在三年間快速退溫,本是愁雲慘霧的市況,卻迎來AI人工智慧大浪潮,商機再現、風雲再起。

從硬體到解決方案和碩「打群架」搶市 •...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