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世界是一盤棋
進入職場要學會自問自答 自我要求
處理風險,國國有命?—灰犀牛與風險指紋
給科技加一點人味,現在正是時候!
地方創生甜蜜點
善用科技賦能協助落實ESG
元宇宙是旅遊業
從澳、韓的防疫轉型,思索台灣的解封之道
中俄聯手拉抬歐元打擊美元?
范克萊本與谷愛凌
這個遊戲平台16年前就預告了元宇宙 • 2020年8月,大型多人遊戲建設平台Roblox,每月有近1.64億名的活躍用戶。這個最初如同樂高拼出來的虛擬世界紅遍全球,用戶甚至能在此透過創作特殊的遊戲體驗而獲利。這個儼然是「元宇宙」概念雛型的遊戲平台,創辦人巴斯祖基當初懷抱著什麼樣的理想?
國際透視鏡 • 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局勢變化快速。《遠見》編輯部精讀各大外國媒體,每月精選你不能錯過的國際現象,讓你世界一把抓。
疫苗商戰台灣怎麼贏? • 重磅專訪國 內外疫苗 產業專家, 找到疫後加入全球賽局的機會與挑戰
基因三好三壞疫苗國家隊能否大復活? • 台灣在去年5月中旬爆發大規模感染,但防疫成績仍獲國際稱許,反觀疫苗產業的發展卻跌跌撞撞。《遠見雜誌》遍訪各界專家,從產官學研醫各大角度,找出台灣疫苗產業的突圍之道!
攻上五大山頭打造疫苗護國神山 • 台積電打入世界半導體產業鏈,打造台灣護國神山,面對新興傳染病來襲,台灣疫苗產業也能複製相同模式?《遠見雜誌》遍訪專家、梳理五大戰略,「疫苗台積電」可以不是夢!
全球戰疫2.0台灣不能輸!
BNT × 輝瑞 九個月拚出新冠第一劑的祕密
疫情為人類上了一堂「眾志成城」的課 • 65天,從設計進入臨床,英國牛津大學疫苗團隊在2020年繳出漂亮成績單。至今,牛津/AZ疫苗已為全球供應26億劑次,是逐步解封的重要功臣。兩位關鍵推手接受《遠見雜誌》獨家越洋專訪,親自揭開研發AZ疫苗的幕後祕辛。
給疫後未來的疫苗商戰啟示錄 • 新冠病毒癱瘓世界,一群商人及科學家群起而戰,與死神賽跑,在最短時間內催生救命疫苗。《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祖克曼把這段驚心動魄的過程寫成故事,藉此解構全球「疫苗商戰」背後的重大意義!
新創券商異軍突起憑創新一決高下 • 近兩年股市大熱,吸引愈來愈多年輕族群投入證券市場,金融科技也帶動證券產業轉型,加速數位化多元服務。即便國內券商競爭火熱,仍吸引不少新創券商加入,想透過創新營運模式突圍,他們如何挖出藍海?
美好證券辦雜誌?《1611》推廣金融白話文 • 今年1月,老牌券商大慶證券更名為「美好證券」,並以「美好金融」集團品牌重新出發。董座黃谷涵打造一支「新血」團隊,要以金融科技力量,協助客戶資產配置,創造更多價值。
沙盒券商「結富濟平」好好證券招手小資族 • 台灣首家由金融科技新創變券商的好好證券,除專營基金業務,更推出首例先買後付、基金交換模式。他們想效法羅賓漢的「結富濟平」精神,實踐普惠金融,怎麼做?
電支玩家大洗牌「黃金交叉」近了? • 嗶經濟正夯,電子支付百花齊放。截至2021年底,電子支付約有1581萬使用者,街口以520萬人稱霸;一卡通居次,但近期兩大震撼彈,是否會引發洗牌效應,市場高度關注。
賠了15年的昇陽電池等到電動車大潮 • 溪頭的遊園高爾夫球車、日月潭電動遊艇,兩種水陸運具有何交集?拆開一看,電力來源都是台廠!國內唯一全自動大型LFP電池製造商昇陽電池,它有何過人之處?
41歲創業的數學老師開創600億線材王國 • 信邦電子董座王紹新,41歲才決定創業,曾是高中數學老師,他如何跳脫安逸生活,打造線材王國?2020台灣CEO 100強中,王紹新搶下21名。他究竟有何能耐?
全台最難訂餐廳飛花落院夯得有理? • 這家餐廳90天前開放訂位總是秒殺,客人絡繹不絕,究竟為什麼?台中新社「飛花落院」,是一對夫妻耗時10年嘔心瀝血之作,《遠見》帶領讀者進入如詩如夢的場域。
城市邁向智慧宜居新時代
22座城市,22款智慧面貌 • 近年,數位治理的概念在全球風行草偃,成為各級政府展現前瞻概念、凸顯政績及建設的必備武器。全台22縣市如何運用在地資源,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
水電空氣連網監控台中讓科技有綠意 • 台中打造全台首座都會區大型智慧生態公園,透過監控系統及應用整合,使中央公園不同於傳統的公園,提供民眾更便捷的遊憩資訊與遊園體驗。
桃園破解水患危機防洪抗旱一次搞定 • 極端氣候已成為城市治理的頭痛問題,時而缺水又時而淹水。桃園市因應複雜的水文環境、政府治理跟民眾需求,開發出「全流域智慧治理整合決策系統」的線上平台。
AI養魚、種咖啡雲林讓農民更省力 • 說到智慧城市,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六都。但身為農業縣的雲林,居然能以「六級產業AI科技示範場域」,在今年智慧城市展中奪得「創新應用」大獎,究竟做出什麼樣的成果?
借重科技讓智慧城市更宜居 • 「宜居」向來是城市發展核心概念,新時代加入新概念,人們愈來愈習慣、甚至依賴的「智慧化」建設,成為新治理指標,推動「智慧宜居城市」成為可能。
四大關鍵施政城市「聰明」接地氣 • 最近20年,隨著資通訊強力發展,科技硬體、數位服務串連而成的「智慧工具」,成為政府實現文明治理的重要作為,達成節約資源、減少浪費、效能提升、興利除弊的高段數治理必要路徑。
城市智慧化施政成績被民眾「當掉」 • 2022《遠見》智慧城市大調查,探討「智慧宜居城市」發展近況,對照民眾和政府對智慧城市的期待與想像,發現彼此看法略同,但執行結果與民眾期待尚有差距,八項便民措施及八項政府治理,滿分10分,但評分多在5分以下,顯現城市治理還有不少改善空間。
拚「負碳」總動員抓牢碳捕捉商機 • 抓牢碳捕捉商機隨著國際碳費高漲,排碳愈來愈貴,企業不只減碳,更要拚「負碳」,也讓沉寂多年的碳捕捉意外萌生大商機!現在,台灣產、學、研界攜手總動員,要卡位負碳先機。
未來大學有什麼不一樣?
數學門檻提高財經專業更具跨域力 • 今年首次舉辦的新型學測,對考生與家長們而言是一大挑戰。尤其,頂大商學院紛紛提高數學門檻,為什麼?未來商管人才將更有競爭力嗎?
英語檢定三招進化聽說讀寫一步到位 • 英檢真能取代升學考試英文考科嗎?目前仍在討論階段,未有定論。教育部積極推動「2030雙語國家」目標,台灣英語教學與檢定還存在哪些挑戰?
減碳成企業標配減碳腦成職能必備 • 台灣將推動《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預計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過去,「節能減碳」或許只是口號,如今已成未來人才必修課,該如何儲備綠色能力?
古厝尋幽百年不孤寂 • 走讀老宅第,遙想望族當年榮
濃縮客家茶商回憶「茶虎」故居姜阿新洋樓
現家族南洋奮鬥史「鳳毛麟趾」300年風華
咀嚼老派仕紳韻味 茶莊變身老街文化館
我打開了時空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