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認知戰時代來了
老師、牧師、醫師:三「師」而後行
只問良莠 不問漢回 • 林則徐百年前就知怎樣處理「族群問題」
奇奇。奇緣
自信與盲從
應「以終為始」思索健保改革方案
烏克蘭戰爭可能的四個贏家
投資也要做好戰爭準備
梅琳達的重生
解決供應鏈挑戰沃爾瑪祭出區塊鏈 • 長期以來,廠商與物流公司間的對帳與付款流程,都是令人頭痛又耗資不菲的問題。沃爾瑪的加拿大分公司,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這個棘手的供應鏈問題,他們有哪些成功經驗?
國際透視鏡 • 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局勢變化快速。《遠見》編輯部精讀各大外國媒體,每月精選你不能錯過的國際現象,讓你世界一把抓。
張明正實踐「精實影響力」找出NPO成功之道
陳長謙:要把畢生所學,帶回華人世界 • 台灣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總統科學獎」,本屆頒給了未曾在台灣求學或成長的陳長謙。25年來,他為台灣的高等學術研究注入能量,並接軌國際,人格特質更贏得讚賞。童年出身貧戶的他,因為教育,180度翻轉人生。
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大到不能倒? • 人類為何發展出「軍工複合體」這樣的奇特組織?尤其,又以美國擁有最龐大完整的軍工複合體,前總統艾森豪甚至稱它為「怪獸」。究竟,從過去到未來,這些組織如何影響我們?
台灣後備改革還缺哪幾塊拼圖? • 2018至2022年,未來一定會被載入史冊。在美中關係從交往轉為對抗、肆虐全球的百年大疫推升各國保護主義的背景下,中共解放軍頻以「切香腸」方式測試台灣,軍機擾台數量及次數一年比一年多,逼得台灣不得不對鬆弛多年的後備制度進一步思考。
以色列抗強鄰備戰學台灣怎麼學? • 世界走向新冷戰,大鯨魚旁的小蝦米,無不思索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道。建國70餘年的以色列,多次挺過軍事衝突,成為中東地區的耀眼明珠,以色列的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IC設計到封測都急了:大廠別跟我搶學生 • 近年來,在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台廠回流、晶圓荒、少子化、理工生銳減等因素下,形成半導體人才荒「完美風暴」,從IC設計、佈局、研發、製程到設備工程師全面吃緊。台積電、聯發科聯袂調薪、放寬徵才條件,並前進私立大學、科大搶學生,影響所及不只半導體業,更波及所有製造業,這已非單純的人才戰,而是動搖產業的國安議題!
台積電陷完美風暴「夢幻企業」光環不再? • 台灣半導體遭逢史上最嚴峻人才荒,連與「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伙伴關係的大廠也來搶人,讓這家夢幻企業的光環褪色。當一流人才逐漸被國際大廠吸走,令人不禁擔憂台灣產業的未來!
IC設計業需才孔亟幼保系百萬年薪不是夢 • 昔日私立科大生想進入IC設計業很難,但產業分工愈來愈細,讓技職人才漸受青睞。不是理工本科畢業仍有機會,即使是幼保系、園藝系出身,透過進修同樣能躋身科技新貴,百萬年薪不是夢。
史上頭一遭!台積電預聘台科大研究生 • 身為台灣技職龍頭的台科大,培育過無數企業實戰力,卻始終與半導體大廠的「A級」人才庫絕緣。如今,台積電主動上門談合作,盼能預約一流人才,為自身企業注入活水。
人才荒受益學校明新科大躋身半導體搖籃 • 明新科大因人才荒,成為受益學校之一。不僅理工科系學生都被廠商預約了,甚至還有日本、韓國等外籍學生,想來台灣讀其半導體學院,明新到底做了哪些事?
矽格多元管道育才三年營收、淨利翻倍 • 2011年,矽格集團率先與多所私立科大合開產學專班,透過多元管道培育人才,成果豐碩。當面臨史上最大的半導體人才荒,矽格難免受到波及,但相較於其他封測廠,已讓影響程度降低。
台積電徵政治博士「晚了總比不做好」 • 引起軒然大波的「台積電招募政治博士」,究竟可以解決哪些難題?又帶給產業與學界哪些深遠影響?
立訊緊跟鴻海砸重金搶進電動車 • 2月中旬,中國電子大廠立訊入股中國車企奇瑞,宣布戰略合作,而立訊砸百億人民幣入股,也證明升級電動車戰略地位決心。立訊從蘋果產品組裝到電動車,都跟隨鴻海步伐,其未來發展牽動各廠競爭態勢。
企業新標配永續長
從「碳盤查」到「碳中和」,照表操課動起來!
逾五成台企無永續規劃僅9%專設永續長 • 隨著全球趨勢及投資人對企業ESG的重視,愈來愈多公司增設「永續長」一職。《遠見》舉行「2022永續長大調查」,全面盤點企業永續轉型現況,獨家解密永續長的關鍵任務。
周志宏ESG革命18年從一個人到八萬人同行 • ESG議題全球發燒,台達電經過多年努力,至今已連續11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永續長周志宏如何讓ESG結合經營策略,落實成為企業的DNA?
陳美滿推ESG不獨行化身客戶減碳伙伴 • 自己走得快,不如帶客戶走得遠。今年1月玉山金控創業界之先,總經理陳美滿親自出任永續長,在她掌舵下,玉山金不只是資金橋梁,更要成為永續轉型的重要推手。
遠東新從回收煉金把廢碳排變潮衣 • 50年前的石油危機,讓遠東新世紀展開節能、回收大作戰。如今,「海陸空」廢料都能回收,這家73年老牌化纖廠,未來會如何迎戰淨零浪潮?
統一超商發揮執行力讓綠生活深入日常 • 在永續發展浪潮下,消費者日益注重環保議題,連零售業也不能缺席。統一超以減塑、減碳、惜食與永續採購為主要策略,讓ESG內化成企業的新日常,扮演社區的永續好鄰居。
葛望平超前起跑15年「染綠」時尚業 • 近年,永續減碳成為熱門議題,但早在15年前,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就領軍轉型,從產品製造、管理、服務到供應鏈一路變「綠」,甚至企業總部也是綠建築,他如何辦到的?
陳泳睿動員全公司開打減碳生存戰 • 全球淨零排碳時程倒數計時,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壓力與日俱增。新呈工業總經理陳泳睿,積極組織跨部門團隊,並尋求協作與結盟,將減碳轉型視為生存戰,勢在必行!
永續長接招六大關鍵考題請作答 • 隨著各國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淨零碳排成為國家與企業的重要競爭力。如何踏出永續轉型第一步?《遠見》整理出六大關鍵思惟,幫助企業搶先擬定行動策略。
純網銀三強交鋒光靠創新難突圍 • 樂天國際銀行、連線商業銀行陸續開業,純網銀「國家隊」將來銀行也正式參賽。即便三強齊聚,但傳統金融老大哥也非弱者,這場數位金融大戰,決勝關鍵在哪裡?
大通膨免驚!亂世也能穩穩賺 • 俄烏戰火綿延、虛幣掀起狂潮,美國聯準會與台灣央行升息抗通膨⋯⋯。亂世之下,如何安穩投資?遠見投資年會集結六位專家,共商因應變局的解方。
泓德後發先至要當再生能源界Uber • 兩位40歲出頭的創業伙伴瞄準再生能源,十年前一同赴日投資,打下基礎。回台創業泓德能源,短時間內遊說上千名地主,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世茂獨門奈米噴染大白花很「烏克蘭」 • 俄烏戰爭開打,台灣一盆帶著烏克蘭國旗顏色的藍黃漸層蝴蝶蘭引起矚目,來自台南後壁蘭花生技園區的世茂農業生技,以獨特的奈米噴染技術,讓各種色彩在「V3大白花」上綻放,吸引外界目光。
綠色大學╳永續人才USR為台灣未來加值
2022第三屆《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
成大撒下USR種子讓台灣高教遍地開花 • 成大長年積極推動USR,成果豐碩。除了綜合績效傲視大學,國際護理人才培育更拿下國際共享組首獎,利用培育護理外籍學生,讓台灣深厚的護理能量移植海外,在全世界開花結果。
無償供地勤整治東海讓臭溪回歸清流 • 東大溪是東海大學旁的溪流,曾是學生們踏青的好去處,但因亂排廢水廢油,惡臭髒亂,師生唯恐不及。校方因此發起「守護溪流」的公民活動,讓東大溪擺脫惡名,再次變回清流。
屏科大深耕SDGs以同理心打造永續性 • 為了消除飢餓,種植單一作物,提高產量卻讓生態失衡;為了消滅貧窮,卻過度消耗生態資源。SDGs目標牽一髮動全身,屏科大今年再次獲得USR首獎,看看他們如何帶領師生拚永續?
崑山科大齊力煉金農廢菱殼變「烏金」 • 菱角是台南常見作物,但你可曾聽說菱殼也能脫胎換骨,成為最夯的「生物炭」?崑山科大團隊排除萬難,讓台南官田的菱角殼,成為地方創生的「烏金」。
長庚科大巧手慧心撫平顏損者傷疤 •...